Hi,
我在iWeekly·周末画报 for iPhone中发现了这篇文章,想与你分享:
人物:鲍勃·迪伦,答案在中国飘
无论你是不是他的乐迷,只要哪儿还存在音乐,你就避不开民谣摇滚诗人、画家、殿堂级人物鲍勃·迪伦的名字。然而,我们或许知道他是音乐传奇,甚至知道他是流行符号,却仍旧对他十分陌生—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离中国太远了,但承载的意义又似乎相通。而这一次,答案将“在中国飘”。
一场拯救了乐坛的车祸
1966年7月29日一个风光明媚的下午,鲍勃·迪伦在伍德斯托克的乡间驾驶着他的Triumph 500重型摩托车急速前行。突然,摩托车的后轮被卡死,车子向前方弹了出去,在翻滚了好几圈之后才倒在公路旁边。鲍勃·迪伦整个人被摩托车抛射出去,脑袋着地,当场不省人事。
而当鲍勃·迪伦再次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经过医生的检查,他脖子多处骨头骨折,可以说,迪伦在这场本应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中,居然只是受伤。迪伦自己也把这场车祸视作他人生当中受幸运女神眷顾的一件事。“很幸运的是,我经历了一场摩托车事故,但又奇迹般地康复了。而事实的真相是,我其实很希望借此从那些无谓的竞争中解脱出来。”鲍勃·迪伦曾经这样对自己的传记作者说。
鲍勃·迪伦所谓的“那些无谓的竞争”是什么?据传记作家们的解释,这其实是指当时迪伦频繁的公众亮相和密集的商业演出,这二者的交替摧残已经让鲍勃·迪伦从肉体到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
鲍勃·迪伦在工作的重压之下,长时间饮用大量咖啡,以便在夜里能保持旺盛的创作能力,而在白天,他则需要服用安非他命之类的违禁药物让自己保持高度的兴奋状态,以保证演出的精彩。长此以往,鲍勃·迪伦的身体被推向了极限,精神几近崩溃。于是,在1966年7月那场车祸以后,迪伦痛定思痛,决定暂时告别乐坛一段时间,随即他便销声匿迹了十几个月,以至于当时有人怀疑迪伦是否已经去世。
在因为车祸而告别乐坛19个月之后,鲍勃·迪伦重新回到了录音室,这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让迪伦有了喘息的机会,当他再次“回归”,人们发现,此时的鲍勃·迪伦已经全身充满能量,他已经准备好把自己理解的音乐和生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一道带给人们。
传播才刚刚开始
面对这个光环熠熠、极具感召力的音乐巨星鲍勃·迪伦,我们可以在他名字前加上很多前缀:诗人、思想家、画家、歌手……他的各类头衔堆积如山,反而让普通人难以从中寻觅到那个原本的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哦,不对,我们不应该叫他鲍勃·迪伦,一开始,这位年轻人尚使用着罗伯特·艾伦·齐默尔曼(Robert Allan Zimmerman)的本名。
少年时期的齐默尔曼只不过是一个喜爱音乐的平凡男孩,对乡村民谣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对于音乐的炽烈感情直到14岁时才被激发。那一年,他在戏院里看到了电影《黑板丛林》,其中的热血故事,尤其是大胆启用摇滚歌曲《Rock Around The Rock》作为配乐激发了鲍勃·迪伦的音乐灵感。
从此,他发现了音乐的社会学效应。摇流乐的歌词使人振奋,可以完全展现人们的叛逆、孤独与思考。在以后的音乐创作当中,鲍勃·迪伦贯彻着此时接受的摇滚乐“初级教育”。
而他也开始形成了他独特的唱功:一个人、一把吉他外加一只口琴,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在自弹自唱的从容中,人们总能辨认出他沙质般的嗓音:有些喑哑,甚至不时会稍稍跑调。《纽约时报》的艺术评论人罗伯特·谢尔顿认为迪伦的声音是一种“生锈的”歌声,但却从中回响着时代上那些伟大的声音。
但这些影响在那个时候却没能来到中国,中国和他中间有一个巨大的时间差,一个错位。
迪伦奠定自己“民歌复兴运动”旗手地位是在1960年代。那个时候,鲍勃·迪伦创作并演唱了大量“抗议歌曲”。其中,《暴雨将至》、《战神》奠定了迪伦作为美国上世纪60年代初“民歌复兴运动”旗手的地位,那首最著名的《答案在风中飘扬》则被誉为黑人“民权运动”的圣歌。这首歌的意象清晰无比,听者都心照不宣,知道迪伦在认真质问“还要多久,某些人才能获得自由”时,他指的是美国的种族不平等。而《时代的变迁》更是以其激进的“反主流文化”倾向,使迪伦一跃成为新一代文化的代言人。
一直到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迪伦才传播到中国。在这个层面来说,中国与世界脱节了,但这并不妨碍迪伦在中国的传播。在鲍勃·迪伦与中国观众的“四目相对”的那一刻,谁理解谁更多一些,却是一个颇堪玩味的问题。或许,鲍勃·迪伦和今天的中国之间,更需要的是一种彼此的调适和相互理解。
迪伦在录音室
迪伦的一把吉他加口琴是他独特的演唱风格
1963年起,琼·拜亚(右)就经常与迪伦一起巡回演出
上世纪60年代,迪伦与当红的歌手雪儿(左)合影
迪伦特立独行,在音乐上也不断有先锋性的尝试
尽管已届70岁高龄,迪伦仍旧经常出席演出
迪伦经典专辑
《自由驰骋》
1963年
这是鲍勃·迪伦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滚石》评出的最伟大500张专辑之一。《答案在风中飘扬》就是出自这张专辑。
《全带回家》
1965年
鲍勃·迪伦在专辑中革命性地把电子音乐带入了民谣,演唱也由以往的文静转变为放荡不羁,这是一张有争议性的专辑。
《重返61号公路》
1965年
专集中影响最为深远巨大的一首歌便是《像一块滚石》,《滚石》杂志资深编辑大卫·弗里克曾高度评价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