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在iWeekly·周末画报 for iPhone中发现了这篇文章,想与你分享:
『封面故事』詹姆斯·弗兰科:奥斯卡新风向标
凭借《127小时》里的精彩演绎, 詹姆斯·弗兰科收获了不少奥斯卡前哨战的提名,而美国电影学会则特意邀请他与安妮·海瑟薇一起主持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他的短篇小说集《帕罗奥多》去年10月出版, 《卫报》称“这是一部让人意外的有力作品” ; 他所导演的文学经典威廉·福克纳的《葬礼现行记》和科尔梅克·麦考锡的《血色子午线》将在今年上映,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宣告这个有些另类的年轻人正在慢慢崛起。
以做学问的姿态来演戏
说弗兰科另类, 并不是因为他的作风或着装如何与众不同, 而是年纪轻轻, 他的谈吐和对表演及生活的态度却有着超越年龄的老成持重。无论是喜剧、 电视肥皂剧抑或是大制作电影, 弗兰科对每个角色都会细心严谨地准备。从翻查资料, 到看与角色有关的录影、 尝试置身于角色的处境, 从感情和谈吐中寻找感觉……所有这一切都是他最擅长、 最享受的过程, 他以做学问的态度来研究每个角色。
在《127小时》里, 弗兰科对角色的把握极其出色, 该片讲述登山家艾朗·罗斯顿独自游历科罗拉多大峡谷时被巨石卡住手臂, 被困整整5天, 最后终于决定割断自己前臂以求生的故事。 弗兰科说: “这是一个必须接受死亡考验的角色, 面对死亡的心理斗争很复杂也很微妙。我很幸运能和艾朗交谈并且看到他当时的亲身录影。 ” 他不但花了整整一个星期与角色原型艾朗一起讨论那段经历、 看录像, 还长时间独自在当年艾朗被困的峡谷徘徊, 尝试捕捉人物的性格特点, 希望在表演中能自然流露。这招似乎很见效, 当艾朗的朋友们观看影片时, 常会发出惊叹: “噢, 这个神情很有艾朗的影子! ”
这已不是弗兰科第一次拍传记电影了, 早在2001年他就以电视电影《詹姆斯·迪恩》成功地复制了曾是美国文化icon的詹姆斯·迪恩(美国名演员) , 并获得了金球奖。还有前年与西恩·潘有众多激吻戏的《米尔克》, 而去年早些时间上映的《嚎叫》更是以实验电影的形式诠释了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艾伦·金斯堡的同名诗集。
为准备角色, 他将金斯堡朗诵的《嚎叫》 下载到iPod上连续几个月反复不断聆听: “我随身都带着那本小诗集, 每次听朗诵时我会跟着金斯堡一起朗诵, 尽可能地把他的声音刻在我的脑子里。 ” 当然他还不忘带着标志性的金斯堡眼镜四处游逛。 他尝试把作家当时的状态刻入自己的言行中去。
永不疲倦的人
弗兰科来回地奔忙在不同的爱好兴趣间, 对于他来说时间总是不够, 想要做的事情却总是太多。媒体形容他为 “不知疲倦的马达, 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其余的靠白天工作间歇打瞌睡补上” 。学飞行时, 每次坐进那个小飞行舱里他都会问自己: “如果今天这飞机掉下来, 我对自己的生活有遗憾吗?我会想:‘我已经尽力尝试做我想做的事情了,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 我尝试以这样的方式生活。我努力投入到学习中, 因为那是我的兴趣所在。 ” 但是为了他的兴趣, 他就像是在玩命。
2006年, 弗兰科决定“放弃了在烂片中出演男主角的机会”,重返加州大学拾起扔下9年的学业, 他主修文学和创意写作, 说服顾问让他选修更多的课程, 一学期修了62个学分, 是正常极限的3倍, 最后用了两年时间就把3年的课程完成,还兼顾拍片。拿到本科学位后, 他的学习瘾一发不可收拾, 他先后在4所不同的大学注册了硕士学位: 哥伦比亚大学的创意写作、布鲁克林大学的小说写作、 沃伦威尔逊学院的诗歌课程和纽约大学的电影制作课程, 去年他还被耶鲁大学英语语言专业录取, 攻读博士学位, 挑选的导师是迈克尔·华纳, 华纳是 “酷儿理论” 的先驱之一。对常人来说, 在拍戏的同时能完成一个学位就算是不简单了, 天知道弗兰科是用什么戏法把时间变出来的。
美国评论家山姆·安德森曾这样描述他跟弗兰科见面时的场景: “我们站在纽约大学某幢楼的6楼, 弗兰科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跳来跳去。他刚从柏林飞回来, 明天有一篇35页的论文要交。 下周末, 他必须要拍一部学生电影,因为再过两周, 他又得飞到盐湖城拍另一部电影, 他要出书, 要办艺术展, 他看起来非常疲惫, 于是我想, 他不停地跳来跳去也许是为了让自己不睡着。然而, 几分钟后, 弗兰科为他的跳来跳去向我道歉并告诉我, 他急须上厕所。 ”
明星中的男文青
弗兰科的玩命似乎终于有了收获, 他的毕业论文被评为荣誉论文; 去年还出版了以他成长地命名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帕罗奥多》, 该书受到了大多书评家的好评, 《洛杉矶时报》就评价说: “这是一部有野心的年轻人的作品。显而易见, 作者热爱文学, 十分注重细节把握。 ”而更让他引以为豪的应该是他的艺术项目了, 虽然明星常说自己是艺术家, 但弗兰科做的却真真确确的是艺术项目,比如此前他鼓捣的最匪夷所思的艺术实验就是出演肥皂剧里一位和自己同名的艺术家, 然后将片段剪辑成短片, 在洛杉矶太平洋设计中心展出。
当然,这种艺术细胞是有遗传的, 他母亲是诗人、 作家和编辑, 外婆是著名Verne画廊主人,他的两个弟弟中一个是雕塑家, 另一个也是演员, 因此他身上似乎也流淌着某种疯狂而激进的艺术血液, 并且还乐在其中: 他在纽约钟楼画廊举办了首次个展, 展示了装置、摄影和绘画等作品,今年还将在柏林举行个展。
评论家肯尼斯·惕南曾这样评价过奥逊·威尔斯: “奥逊是一个勇于尝试的人, 而且不论他尝试什么, 总是会成功。 ”这句话目前用在弗兰科身上, 似乎还不合适, 毕竟, 无论在表演、 写作还是在艺术尝试上, 他还略显稚嫩。 但对于一个敢于玩命的狂人来说, 你又如何能低估他的成就?
“人生就是一件艺术品”
Q=《周末画报》 A=詹姆斯·弗兰科
Q:在《127小时》里, 你的戏份占了大部分。这是你决定接拍的原因?
A:没错。这电影的结构很特别, 很吸引我。 当然, 故事本身就相当地让人震惊了, 另外这电影的拍摄经历与我以往的拍摄经历都不一样。我不认为这是一部随便一个导演就能拍得出的电影, 丹尼·博伊尔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跟他合作过后, 这感觉就越加强烈, 因为我见识过他的进取心有多强烈, 他在拍摄期间会如何挑战自己的极限。 他越是尝试新奇的东西,就越精力旺盛。
Q:扮演一个垂死之人对你, 和你的人生观点有什么改变?
A:我想有吧。我想那也是丹尼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 但我不认为我们有谁会遇到需要把手切掉的状况, 除非你把自己塞到冰箱里, 又卡在里面出不来。
[Q:《蜘蛛侠》的巨大成功有没有为你打开事业的大门?
A:很多电影都需要外国资金, 而他们通常会根据电影里有什么明星来决定投不投资。 他们有每个演员的外国市场调查,详细到个位数。而这些数据来自那个演员演过的电影, 和这些电影的票房如何。所以能拍到像《蜘蛛侠》这样的电影绝对有所帮助。
Q:你接到角色的时候, 有去研究怎么演吗?
A:作为一个演员, 你必须为一部电影付出很多精力—至少我是这样的, 我会认真地对待我的每个角色。像在《空战英豪》里, 我用了几个月来训练, 最后获得飞行员执照, 研究飞行员的习性等等。在《征服怒海》里, 我用了8个月去学习拳击。 为了《王者之心》, 我也学习了剑击和马术。我在《海边城市》演一个无家可归的瘾君子, 我当时想: “为什么不去试试这是一种什么体验?” 于是我在街头睡了一个周末, 穿着脏兮兮的衣服, 往自己身上倒啤酒, 也不带什么钱, 在12小时里面有人施舍了1美元硬币, 当时真的饿死了。
[Q:你在片场里真的有看书吗?
A:对, 对此, 我只能说阅读能让我保持冷静。拍戏的时候, 大家都会为戏份所压, 要呆在一个地方数月之久, 真的很辛苦。所以看书能让我暂时逃离, 让我的内心沉淀下来。
Q:有没有一部电影改变了你的人生?
A:影响我的不是电影本身, 而是跟我一起合作的那些人。比如罗伯特·奥尔特曼, 我在他身边呆了一段时间, 看看他是怎么生活的, 他是怎么得到那些电影的创意的, 还有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人, 比如画家、 导演还有有趣的演员, 他们跟我的兴趣一致, 也十分严肃地对待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 而这一切一切都给予了我十分重要的启发, 要知道, 好莱坞给人的印象就是—演员不需要太有思想。
[Q:那么在《猩球崛起》里面, 有什么是让你感兴趣的呢?
A:让我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是彼特·杰克逊的电影公司和摄影师安德鲁·莱斯尼以及安迪·瑟金斯的参与。我是《指环王》不折不扣的粉丝, 所以我想, “如果他们都参加, 那肯定会是很不一样的演出体验” 。我从没试过“表演捕捉” , 而瑟金斯则是这方面的行家, 很有趣。
Q:你是如何看待你的人生就是一件艺术品?
A:正如我刚说的, 《纽约杂志》上的那篇文章不是我写的,我真的只是在追求我感兴趣的东西而已。某方面来讲, 我很欣然接受我的人生, 一点点和我的作品融合。 但另一方面, 我又很认真地对待写作和艺术, 用过去的5年去学校学习。所以我不会说, 我要让我的人生变成一场表演。 只是, 我知道当我在做什么时, 人们会注意, 至少现在是这样, 他们会说: “啊,那演员写书了” , 或是 “那演员在办艺术展” 。 但我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会把注意力从这上面转移开去。
Q:你是怎么面对批评的?
A:我想, 我所想要的, 我所能期望的, 是他们在加以批评时至少要提到我是一名演员,就那么多,那就足够了,我是理解他们的。而如果他们将我所做过的项目当作一件艺术品来看待, 而非一个无聊的东西,或是看着我的书, 把我定位为作家, 我会相当感激。真的, 我求的就这么多。而且他们的批评, 实际上是在推动我进步, 所以我很欢迎批评意见。人们批评其实只是为了讨论而已, 所以我并不介意人们怎么说。
Q:你喜欢好莱坞的社交生活吗?
A:不是太喜欢, 我有些朋友自己开了些小俱乐部, 有空的时候我就会去那。 但最近接了很多戏, 也不太有时间。